close

大約是在半年前,
福媽開始接觸到台灣鄉土文學,
說的更確切一點,
是台灣當代鄉土搞笑文學。

那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
福媽在網路瀏覽到一位筆名叫做蘇妹紅(本名是妹妹媽)的文章,
因為深深地為作者「搞笑」加上「搞圍」的功力所折服,
福媽瘋狂地愛上了蘇妹紅的作品,
從蘇妹紅全集、紅遊記,一直到阿嬤碎碎唸,
只要是蘇妹紅的作品,
福媽幾乎都沒放過………………………
(套句蘇妹紅最常引用的說法,這招百分之兩百是「誇飾法」啦!)

著作等身的蘇妹紅,
繼前陣子的主打文章「衰到家」之後,
這幾天又推出了新作品,
叫做:「房事百態」。
秉持著她一貫寫作的方式,
蘇妹紅在「房事百態」這篇文章裡所談的,
當然還是她那三個孫子的生活起居。
如果看過蘇的文章的讀者,
應該都知道她有三位N字輩的孫子:
尼莫(NEMO)、妮妮(NINI)和妮娜(NINA)。
尼莫的名字,早在他擔綱演出電影海底總動員時,
就已經為大家所耳熟能詳;
而妮妮在日前也被士林官邸相中,
名字被借去命名一種很美的玫瑰,
叫做什麼奧斯托卡妮妮來著。
正當尼莫和妮妮紅透半邊天,
魅力凡人無法擋的時候,
妮娜竟然在暗地裡鴨子划水,
偷偷地以她獨有的豪邁睡姿,
取得某大法國製片商的青睞,
並且還以她的故事拍了一部電影,
叫做:「妮娜之家」(La Maison de Nina)。
哇哩咧~~~~~~~~~~
這部法國片要是真的和妹妹媽家的妮娜有關,
那才真是見鬼了咧!



言歸正傳,
來介紹這部第二屆法語電影節的開幕片:「妮娜之家」。






以下是片商寫的劇情摘要:

無情的戰火讓原本應該在幸福與愛中長大的孩子們,
被迫提早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
來自陌生族群的孩子們,
在妮娜之家衝突不斷上演,
妮娜用愛與堅持,
讓這群如同孤島般的孩子們擁有家、擁有歡笑、擁有未來。
二次大戰結束後,
妮娜以一己之力在法國鄉間成立了「妮娜之家」,
收容那些戰火下的孤兒。
她為了所有孩子的生計辛苦奔波,
以提供這些小孩安定的生活,
讓他們得以學習與成長。
然而當猶太孤兒從德國被送到這裡時,
原本在妮娜之家的孩子們卻無法與這群同樣遭遇戰火摧殘的孩子相處,
他們水火不容、衝突不斷。
妮娜費盡一切努力讓孩子們學習如何以愛與包容和平共處。
最後,他們終於學會尊重彼此,
在不同背景中取得和諧、
建立彼此相繫的信念、
以及共同面對未來的希望和勇氣。


福媽的觀後心得:

對於沒有經歷戰爭傷痛的我們,
很難體會那種一直活在戰爭殘酷陰影中無法走出去的生活;
因為不了解歐洲歷史、
也不懂得猶太人的生活習性,
所以也不完全能夠融入導演就許多場景特別的安排。
全片觀畢,我想這部電影的重點是在描繪只要有愛,
人對於未來是可以重拾希望並且忘卻傷痛的。
這部電影的配樂相當不錯,
尤其是其中幾段鋼琴的片段,
旋律非常美好且吸引人。
不過,基本上對我來說,
這部片還是過於沈悶,
僅適合福爸出差、福媽晚上睡不著時收看(看完就會想睡了)。
所以結論就是:
我比較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福媽 的頭像
    福媽

    福妹與小規

    福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