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星期六,福家又逮到機會和友人一同出遊。
當為大夥兒安排吃住的學姐宣布,
晚上的用餐地點在「屋頂上」時,
不知道是眾人的反應突然變慢還是怎樣,
福爸竟然搶在其他人前突然答腔,
邊說還邊用手指朝上方比:
「是要在這棟樓的屋頂上吃啊?!」
如果各位知道福爸當時問這話的地點是在陽明山某派出所的招待所裡時,
就不難理解為何頓時在場的人突然都有種烏鴉從頭上飛過的感覺了。

好在後來事實證明,此「屋頂上」非彼「屋頂上」,
而此「屋頂上」也非有提琴手在的那個「屋頂上」。
此屋頂上乃係位於陽明山凱旋路文化大學新建體育館後面的那個「屋頂上」,
一個取名叫做「 The Top屋頂上」的餐廳。



不過說真的,
這間餐廳的名字,
實在很難不讓我聯想到「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那部電影。
而且說真的,
那部電影留給我的印象,
實在比這間餐廳來得深多了,
所以,在介紹那間叫做The Top的屋頂上的餐廳前,
先來說說那部在The Roof的屋頂上的電影好了。

「屋頂上的提琴手」這部老片是描述一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
俄國沙皇統治下的猶大社會裡的故事,
主角是一位猶太老父親特伊(Tevye)以及他的三個女兒。
特伊是個相當顧家、愛兒女,同時也堅守一切傳統習俗的猶太人。
當他的女兒漸漸長大後,
他開始費心地為女兒尋找他心目中所認為合適的另一半。
然而天不從人願,
大女兒和貧窮的小裁縫私定終生;
二女兒愛上充滿改革理想的流亡學生;
小女兒也違背了老父親的意思,嫁給了一個不同信仰的人。
特伊眼看著三個女兒以三種驚人的方式挑戰了傳統婚姻的安排,
不禁開始省思他和經由傳統安排而結縭的妻子間的婚姻關係。
整部戲在最末了的時候,
全村所有的猶太人,
因為沙皇的命令,必須離開世居多代的小鎮,
至此,特伊所相信的傳統完全崩解,
他最後連土地也留不住,
只得全家遷移到美國,
帶著永植心頭的傳統精神準備重新開始。

這部片好像也是我在高中的時代看的(突然覺得福媽的高中時代,好豐富呦)。
印象中每次戲裡的主角們內心產生矛盾或衝突時,
悠揚的小提琴聲便會一次次響起,
不論是歡悅、感傷或是淒涼,
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牽動著人的心靈。
每一次我聽到片中那首相當著名的配樂「Sunrise, sunset」時,
我腦海裡總是會浮現老父親特伊歷經歲月風霜佈滿皺紋的臉龐,
獨坐在屋外一隅看著日出日落的情景,
那是一種很難抹滅的記憶,
靜靜的,卻是很強烈的震撼,
會讓我想起我的父親。

  
感傷完了,繼續介紹陽明山上那間「屋頂上」餐廳吧!
常看福家網誌的一定都知道,
福媽去餐廳吃飯,
向來都是只拍福妹,不拍菜色的(因為福妹長的秀色可餐嘛!
所以屋頂上餐廳有什麼值得介紹的呢?
就容我簡單口述一下好了。

第一、地理位置佳,可鳥瞰整個台北市的夜景。
   當晚我們就看了一場免費的大稻埕煙火秀喔!

第二、去的人很多,停車位有限。
   光是找停車位,就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第三、餐飲口味普通,但價格不便宜。
   去的人如果沒多帶幾張小藍,恐怕是出不來的。

第四、大雨過後或悶熱的天氣千萬千萬不要前往。
   沒冷氣可吹的包廂裡,會讓人熱到抓狂!


最後,值得一說的,就是該店精心設計的開放的躺椅區。

這個區域有什麼特色?

除了繞樑的音樂和偌大的躺椅外,

最大的特色應該就是,

人狗都可以在那裡乘涼和賞夜景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福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